广西高校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展现出多元发展态势,形成层次分明、特色突出的格局。领跑广西高校的是广西大学,以97名的优异成绩稳居全国百强之列,继续保持着其作为广西唯一进入全国百强的综合性高校的地位。坐落于南宁市的这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土木工程、亚热带农学等重点学科领域实力雄厚,并在东盟技术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省部共建特色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三年来取得丰硕成果,共获得328项专利,其中甘蔗渣纤维素提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15个国家。 此外,广西大学的“121”跨国培养模式为东南亚国家输送了4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展现了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
桂林理工大学以225名的排名展现了其作为区域工科强校的实力。作为广西最早开设地质勘探专业的高校,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五,并承担着南方喀斯特地貌区90%的矿山修复项目。校企共建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首创的锰矿废弃物全产业链利用技术体系,使桂林成为全国最大的锰系新材料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环境工程、材料物理等6个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IEA),毕业生在全球50强建筑企业的就业率高达37%。
展开剩余60%紧随其后的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73位)和广西医科大学(162位),这两所理工类和医药类院校在各自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广西师范大学则以148名的成绩凸显了广西作为文教重镇的实力,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师范院校行列。 广西民族大学和北部湾大学分别在民族文化研究和海洋经济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展现了民族类高校的独特优势。南宁师范大学(278位)和广西科技大学(310位)则在教师培养和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位于革命老区的百色学院,以548名的排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所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地方高校,紧密围绕中越边境经济走廊建设需求,创新性地采用了铝产业与跨境电商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东盟语言智能处理和铝基复合材料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自主研发的壮语语音识别系统已应用于边境34个口岸。通过构建校政企村四级联动机制,百色学院成功带动了当地芒果深加工和跨境物流产业的发展,使百色芒果产业年产值突破60亿元,并成功培育了12个亿元电商村。
广西高校呈现出“两核多点”的布局,南宁和桂林分别集聚了13所和7所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形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广西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从整体来看,广西高校正积极面向东盟开放办学,打造具有区域标识度的教育品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智力动能。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配资114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