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大校的警世论断,揭开千年历史的残酷真相
公元663年,白江口海战,唐朝联合新罗击退日军。 战场在朝鲜半岛,日本本土毫发未伤。 战败的日本反将此次交锋视为“学习契机”,随后疯狂派遣唐使汲取中原文明,野心悄然滋长。
1274年与1281年,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集结十余万大军跨海作战。 然而台风两度摧毁舰队,残骸铺满九州海岸。 日本人跪拜“神风天佑”,军国主义思想自此扎根。 天灾让历史清算化为泡影,中国错失彻底震慑的机会。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北洋水师惨败。 号称亚洲第一的“定远舰”,主炮竟装填沙子充数,军费早被挪用修建颐和园。 此战中国单独对日,却输得彻彻底底:割让台湾、赔款2.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四年财政收入),成为近代最耻辱的败局。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戴旭揭开更深层伤疤:1945年日本投降时,105万侵华日军中70万关东军被苏军歼灭,广岛长崎核爆直接摧毁日本抵抗意志。 中国虽以3500万军民伤亡拖住日军主力,致命一击依赖外部力量。 东京审判28名甲级战犯仅7人伏法,日本至今未像德国般彻底悔罪。
地理屏障与心理优势:海洋隔绝使日本本土千年未遭实质性打击。 元朝台风被神化为“天佑”,甲午胜利助长其“亚洲霸主”心态,抗战后美国庇护更让其逃避历史清算。
半途而废的教训:戴旭指出,历次胜利均未触及日本本土,反而留下“翻盘幻想”。例如明朝抗日援朝战场在朝鲜,日军撤退后野心未消;抗战后美国主导改造,军国主义余毒未清,靖国神社参拜、教科书篡改持续至今。
国际干预的双刃剑:盟友助力终结战争,却削弱了中国“单独胜利”的权威。 日本防卫省2025年《防卫白皮书》将中国称为“最大战略挑战”,军费突破8万亿日元(GDP占比2.5%),加速挣脱和平宪法束缚。
军事碾压级优势:
资源与战争潜力:
戴旭的“永绝后患”并非鼓吹战争,而是构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威慑。 当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窜访台湾,解放军东部战区即刻展开海空联合警巡;火箭军在闽南演练导弹装载,发射车伪装网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这种力量展示本身就是最直白的警告。
威慑的核心逻辑在于终结历史循环:
戴旭曾主张“承受东部打烂”的代价,2025年他推翻旧论:“本土战争即使赢,也是一堆废墟! ” 转而提出“八千里外拦截战争”:
2024年,日本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首次允许出口致命武器;2025年将“自卫队”改称“国防军”,彻底撕下和平伪装。
47吨高浓缩钚储备(可造6000枚核弹)和射程1000公里的反舰导弹研发,暴露其挣脱战败国枷锁的野心。 而政客叫嚣“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无异于触碰中国《反分裂国家法》红线。
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七年,从政治到文化全面改造,迫使军国主义偃旗息鼓;德国因被四国分区占领、领导人受审,才实现深度悔罪。 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跨越8000公里击溃阿根廷,使其彻底放弃领土主张。
反观中日,戴旭尖锐指出:“半吊子胜利只会埋下复仇种子。 日本至今认为‘输给盟军而非中国’,这种心理失衡是东亚动荡的根源。 ”
配资114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